我所亲历的大阅兵
在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期间,我省五位老同志范任涛(左二)、郭圣琼(左三)、张元和(左四)、周彩花(左五)、易豪雄(左六)合影。范萌摄 编者按 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用鲜血写就的英雄史。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由330余名抗战老战士、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2个乘车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我省有5位同志就在方队之中,他们分别是抗战老战士张元和,抗战英烈易安华、郭猛、周建屏、范荩的子女。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亲历大阅兵的点点滴滴,一同去体验那份自豪与幸福。 抗战老战士张元和——终于圆了梦 “落后就要挨打!今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觉得无比骄傲和自豪!”临近中午,95岁的张元和仍难掩激动之情,一回到酒店就向儿子张大军感慨道。9月3日10时44分,紧随空中护旗直升机方队,抗战老战士乘车方队在地面率先通过天安门。作为来自我省唯一一名抗战老战士,省军区原副司令张元和就坐在靠近天安门一侧的第一辆受阅车上,朝天安门敬起了军礼。 尽管听力不好,但张老依旧思维清晰。“想到那些死去的战友,我就觉得悲痛和壮烈!我今天不仅是代表我自己,更是代表他们一起来参加这场阅兵,我们没有白白牺牲!”15岁参军,当过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他抗战打的第一场仗便是平型关战役。 “参加阅兵是我一生的梦,今天这个梦终于圆了!”张元和的无比兴奋有太多的故事,其中之一源于1956年国庆阅兵的遗憾。“1956年,父亲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当时从学员中挑人参加国庆阅兵,父亲很幸运被选上参加训练。”张大军说。没想到的是,由于两只胳膊在抗战中都被子弹打穿过,手臂无法伸直,张元和最终没能走向天安门。“那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今天他的梦圆了。他这几天一直说,这一辈子参加阅兵,有这一次就够了!”张大军说。 多少年轻的战友都在抗战中牺牲,自己的双臂也在抗战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今天能亲自参加胜利日受阅,张老难掩激动:“日本法西斯给我们造成了巨大伤害,今天的阅兵就是对抗战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 抗战英烈周建屏之女周彩花——我在车上向习主席挥手 周彩花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在85岁这一年,以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的形式,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我们是走在最前面的抗战老战士方队,我在车上向习主席挥手!”电话里,周彩花非常兴奋。 周彩花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始人之一周建屏烈士唯一的女儿,现为德兴市民政局退休干部。 结束阅兵回到住地,老人一直不肯休息,拉着陪同她来京的大女儿周荣,从电视重播中再次重温阅兵的盛况,一边看一边讲解。老人告诉记者,当习近平主席开始检阅的时候,当徒步方阵走来的时候,当机械化方队开过来的时候,当战机在天空飞过的时候,她忍不住一次次落泪,一次次与周边的人一起欢呼。“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祖国真的强大了,非常自豪!”周彩花说。 从7月初接到参加大阅兵通知到体检、服装量裁定制、进京,周彩花一直很兴奋。在北京这几天,她遇到很多像她一样的英烈子女,“我们一见面都觉得很亲切,毕竟有父辈的情结在。” “妈妈接到邀请后,非常开心,还特意把我们几兄妹叫回家祭奠外公。今天早上妈妈5点多就醒了,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衣服整了又整,她说要体现抗战英烈子女的良好面貌。”周荣说。 周彩花告诉记者,参加阅兵,对父亲来说,是一种纪念和安慰。对自己来说,更是无上的光荣。周彩花觉得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亲近父亲,她想知道更多关于父亲的事,她打算回去补充父亲的传记,“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也要向下一代讲述好历史。” 抗战英烈郭猛之子郭圣琼——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 “我73岁了,这次是第一次来北京。能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9月3日,电话那头的郭圣琼激动地说。 郭圣琼是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富滩村的一位农民,也是抗战英烈、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团长兼政委郭猛之子。想到要参加大阅兵,郭老从头天晚上就兴奋不已,9月3日凌晨3时就醒了,怎么也睡不着。 吃过早饭,检查完身体,他就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提前来到首都大酒店一楼大厅候车。8时50分,车辆缓缓开出首都大酒店,来到正义路与长安街路口,等候入场。“在宽阔的长安街沿途,我看到了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威武的人民子弟兵。随后,20架直升机摆出‘70’字样,将抗战胜利70周年大写在天安门广场上空,7架飞机拉出7条绚丽的彩带,非常壮观!眼前是浩浩荡荡的气势,耳边是响彻云霄的呐喊,我为祖国的今天感到无比骄傲!”郭圣琼说。 “英雄不朽,薪火相传……无数先烈血染大地,他们是民族的骄傲,他们是永远的丰碑!”郭圣琼告诉记者,当他听到天安门广场响起这段话时,作为先烈的子女,在阅兵的庄严时刻让他沐浴前辈的荣光,他觉得非常自豪。“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将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壮志豪情、抵御顽敌的顽强斗志、牺牲奉献的崇高品质传承与弘扬下去,是我们的使命。”郭圣琼说。 抗战英烈范荩之子范任涛——祖国明天会更加昌盛 9月3日清晨,80岁的范任涛早早地起了床。“一提阅兵,尤其是自己又在受阅方队中,老爷子特自豪!这不,早早起床洗漱,整理仪容,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检阅。”范任涛的儿子范萌说。 范任涛是抗战英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4军198师副师长范荩之子。作为抗战英烈子女代表之一,范任涛在抗战老战士和抗战英烈子女乘车方队中。回想起自己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的情形,他激动万分:“听工作人员讲,我们这个乘车方队有武警国宾护卫队和第27集团军的优秀官兵护卫。以国礼相待,着实让我们这些老人感到暖心,感受到来自祖国那份沉甸甸的铭记!” 由于乘车方队在整个阅兵流程中靠前,所以受阅完毕后,范任涛就返回住地。回到酒店后,范任涛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阅兵。雄赳赳气昂昂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先进的武器装备、象征美好的和平鸽……“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受阅一分子经过天安门广场见证历史,这次经历让我一生难忘。此刻的我,想告诉父亲在天英灵,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当年流血追求、向往的好日子都成了现实。祖国没有忘记您!”坐在电视机前的范任涛为阅兵中的种种元素拍手叫好。“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繁荣昌盛!”阅兵结束后,老人感慨万分。 抗战英烈易安华之子易豪雄——爱国心是不能失去的 “我是在第一个方阵,坐在第13车左边第三排。我们这个方阵共有300多人,把每个人背后的故事加起来,恐怕就是一部抗战史了。”今年79岁的易豪雄来过北京十余次,但这次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大阅兵,意义非凡,值得他永远铭记。 易豪雄是抗战先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集团军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的儿子。他告诉记者,父亲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就把自己的一生与国家的存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参加这次阅兵,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团结就是力量”这6个字的深刻含义。 回忆起大阅兵时的情景,易豪雄激动不已。“我们的车从长安街由东向西开,沿途我看到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受阅部队,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英姿飒爽。习主席检阅部队时的问候声响在耳边,所有人都沉浸在兴奋中。”易豪雄说,当他们的车子经过天安门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各国领导人和两旁观礼台上的人们都一起站了起来,欢呼着,鼓着掌,挥舞着手中的红旗。他们那部车里的人们都很感动,他情不自禁地伸出右手,一路行军礼。 易豪雄说,作为国民党军队英烈的子女参加这次大阅兵,他十分感动与欣慰。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斗,邀请国民党军队英烈子女和八路军、新四军等英烈的子女一道参加大阅兵,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而且能激发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鸣,大家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这些老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时候,我心潮澎湃,觉得特别亲切。”易豪雄说,现在的和平不是我们乞讨来的,而是通过斗争得来的。无论你是哪个党派,爱国心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失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