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专访陈俊卿:借力高铁+旅游 上饶争当绿色崛起先锋
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漫画形象 前言:“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是贯彻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江西答卷。“十二五”期间,尤其是近两年来,全省经济发展量质齐升,转型升级成效卓著,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绿水青山更加美丽,从政环境更加清明,江西大地一派生机勃发。 “十六字方针”实施以来,江西的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哪些成果?江西各设区市领导班子又如何践行“实干兴赣”这一宗旨?江西各地“十三五规划”又将会有哪些亮点?中国江西网、江西发布联合策划了2016年江西两会重磅策划——《“漫”说江西这五年》大型宣传活动,一个接地气的动漫形象,一期说实话的访谈,一组干实事的新闻报道,一篇晒成果的H5,生动展现江西11个设区市领导班子“实干兴赣”的点点滴滴…… “十二五”是江西栉风沐雨的5年,也是再创辉煌的5年;“十二五”是江西升级发展的5年,也是民生改善的5年。2016年江西“两会”即将隆重召开,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展现江西各地5年来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步伐凝聚力量。1月15日,《“漫”说江西这5年》采访团队走进上饶,采访了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他畅谈了上饶如何借力高铁和旅游谋划发展升级新篇章,以及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 主持人:上饶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刚刚过去这五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五年,在这五年中,上饶跻身全球第三个、全国首个“骑跨式”高铁站,也是“中国唯一的高铁十字交汇地级市”。请问陈书记,搭上高铁快车的上饶,将如何充分利用高铁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目前有什么举措,取得了什么成就?未来有什么规划? 陈俊卿:过去大家都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我认为现在是“高铁一呼啸,发展出高效”。随着沪昆、合福两条高铁先后正式运行,上饶到杭州、福州仅需一个半小时,到上海、长沙只要2个半小时,到北京也只要6个多小时。便捷的交通、高速的出行,不仅带来了客流量增多,更带来频繁的交流、深入的合作。根据铁路部门提供的信息,高铁开通后,上饶站每天迎接超过200趟高铁,平均每隔3分钟就有一趟,每天发客量达4万人。相当于每天有500多架(次)的空客A380或者波音747在上饶起飞。因此,高铁对上饶来说是一次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面对高铁机遇,上饶市委、市政府很早就开始主动谋划、积极对接。2013年,市委就提出,“迎接高铁时代,上饶准备好了吗?”2014年,提出了“高铁时代到来了,上饶该怎么办?”2015年,两条高铁全面开通运行后,又提出了“放大高铁效应,上饶该怎么干?”我们认为,上饶的交通地位因高铁而提升,上饶的经济地位因高铁而更彰显,上饶完全可以借助高铁之力,一举实现由“内陆腹地”向对外开放合作“门户城市”的跨越,给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契机,从根本上改变上饶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立足高铁时代这个大背景,变被动迎接高铁时代为主动培育高铁经济,努力把工作做深做实做透,汇聚高端发展要素,形成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我市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夯基础,把开放的平台建起来。加快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海陆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三纵三横铁路网、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18公里,县县通高速,上饶三清山机场、九景衢铁路、福州港(上饶)码头加快建设;规划建立“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已经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上饶海关正式开关,上饶“无水港”运营正常,上饶-宁波“五定班列”升级为“海铁联运天天班”,成为全省运行最好的海铁联运线路;初步形成了“东进西联、南融北接、通江达海”的立体大交通网络。 二是抓发展,把开放的支撑强起来。早在2013年,市委提出“迎接高铁时代,上饶准备好了吗?”时,就指出,高铁对上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严峻挑战;既会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也会吸走我们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做强支撑,防止高铁的“虹吸效应”。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咬定“工业三年翻一番”目标,加大“主攻工业、决战园区”力度,蓝途汽车产业园、饶商综合产业园、总部经济产业园、干细胞产业园等“四园”蓬勃兴起,光伏、光学、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两光一车”的战略布局,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等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将近70%,工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电子商务、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发展迅猛,全市电商平台和网店迅速增加、电商交易额位居全省第二,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区域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加快建设,全市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存贷款余额居全省前三。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突出抓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10个农业产业集群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一标”创建等十个方面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5.09亿元,增长9.6%;1—11月,实现财政总收入263.7亿元,增长13.3%,增幅列全省第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5.1亿元,增长9.9%,增幅居全省第三;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439亿元,增长16.9%。大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前移,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金华、黄山、南平等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区域的九市中均列第二位,增幅全部进入前三名。 三是抓招商,把开放的活力引进来。上饶是“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是浙商、粤商、闽商最佳投资城市,是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高铁通车,给上饶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增加新筹码、新亮点、新优势。为此,我们坚持以高铁造势,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上饶整体形象和美誉度,努力把交通流转化为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产业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实施“招大引强”、“饶商回归”、“央企入赣”三大工程,坚持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带头招商,重点围绕世界500强、台湾100大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引进一批支撑全局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2015年1-11月,市、县两级主官外出招商298批(次),洽谈推进项目422个,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2个。全市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433亿元,增长15.6%;完成进出口总额247.2亿元,增长7.6%;实际利用外资8.4亿美元,增长8.5%。 四是抓合作,把开放的空间拓开来。充分发挥上饶“无水港”作用,利用宁波港、福州港两个出海口,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点加强与江浙沪、闽东南等地区对接,全面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加强了与长三角协调会成员城市的沟通联系,争取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议成员城市,从而主动接受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自贸区的辐射带动。全境纳入了《长江中游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拓宽了合作空间。牵头建立了赣东北三市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协作。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十三五”这个是上饶高铁枢纽优势最明显的时期,抢先一步、抢占先机,因势而动、乘势而上,全面放大高铁效应,全力推动上饶发展升级。 一方面,加快构建新型高铁枢纽城市。抓紧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动车组存车场、西货站物流园等配套工程建设,使高铁枢纽的功能更加完备。加快城市功能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抓紧谋划实施中心城区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建设项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承载力。大力开展“城市脏乱差整治”,创新城市管理,优化城市环境,真正把上饶打造成为一座矗立在高铁上的文明城市。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高铁经济。充分发挥高铁枢纽优势,加快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区、总部经济和会展经济集聚区,推动枢纽设施、枢纽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培育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积极探索高铁经济促进发展升级的新模式,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福建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其试点经验,完善领先全省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体系,建设全省高铁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打造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江西绿色崛起重要增长极。
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接受《“漫”说江西这五年》采访团队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