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凌晨起火 近11小时成功处置
消防人员正在灭火
发生爆炸起火后,现场火光冲天。(该图片由消防部门提供)
出动无人机拍摄火灾现场 江西日报记者 邹晓华文/图 4月25日下午,曾师傅骑电动车准备回家。曾师傅亲历了爆炸、火灾现场,对当日凌晨发生的那一幕,心有余悸。 当日凌晨1时25分许,樟树市盐化基地樟江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发生爆炸起火。接到报警后,宜春市消防部门出动近120名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扑救,并出动无人机和消防坦克灭火。经过近11小时扑救,成功将大火扑灭。樟树市相关部门通报,爆炸造成一人失联。 爆炸声像打雷 25日14时50分,位于樟树市郊区的樟树市盐化基地樟江化工有限公司的厂区门口停了不少消防车、警车和120救护车。消防人员正在扑灭不时冒出的余火,特警在现场维持秩序,厂区内拉起了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当日凌晨1时25分许,该公司双氧水反应釜区发生起火爆炸,大火将夜幕映红。 50多岁的曾师傅是该公司门卫。发生爆炸时,他正在值班。“我的班是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凌晨1点多,我突然听到爆炸声,跑出值班室一看,是双氧水反应釜区发生爆炸。”曾师傅说。接着,爆炸声此起彼伏。 住在距现场约两公里外村庄的张师傅说,在家里都能听到爆炸声。“接下来,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呼啸着赶往现场。” 当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发生爆炸的双氧水反应釜区仍冒着黑烟,不时有明火蹿出,厂区现场一片狼藉。在大门口,多名消防官兵疲倦至极,正席地休息。 记者观察到,整个反应釜区由数个罐体组成,罐体有数十米高,高大的罐体已被熏黑,现场散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厂区发生爆炸后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距厂区约500米的另一家企业厂房的玻璃都被震碎。 近120名救援人员近11小时成功处置 爆炸发生后,宜春市消防部门出动近120名救援人员赶赴现场。樟树市消防大队第一时间调派辖区6辆消防车32名官兵到场进行扑救。凌晨1时40分,宜春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调集丰城、高安、奉新等5个大队共87名官兵,25辆车辆前往增援。记者了解到,消防部门还出动了无人机、消防坦克等特种装备参与灭火。公安、安监、环保等单位人员以及相关专家、技术人员也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联系厂区技术人员了解情况。经火情侦查,爆炸起火部位为双氧水反应釜区,其生产原料为三甲苯。三甲苯的理化特性为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毒、易燃、易爆。掌握基本情况后,现场指挥员下令迅速组织厂区及周边群众进行疏散,共疏散群众200余人。救援人员立即部署一台移动水炮对着火区域进行冷却控制。同时,设立两处观察点对现场实施全程监控。 经过对现场仔细了解情况以及用无人机对火灾现场进行拍摄监控,消防人员了解到储存罐内存有430吨三甲苯,着火物主要为芳烃等原材料,罐体着火燃烧后发生破裂,形成流淌火。过火面积约1900平方米。 指挥部决定迅速组织扑救流淌火,冷却着火罐体,控制火势蔓延。期间,现场共发生了二十余次大小爆炸,无人员伤亡。 当日9时3分,所有增援力量到场后,现场指挥部决定,发起总攻。现场再增加两个观察点,警戒组进一步扩大警戒范围。此时,大火仍在熊熊燃烧。在着火部位,布置一辆高喷消防车对着火区进行灭火,全面压制火势,控制火情,防止着火建筑物坍塌;在反应釜西面,由消防坦克堵截火势,防止火势向原料仓库蔓延;在反应釜东面,由移动消防水炮对地面流淌火进行扑救。其余水罐消防车对高喷车、消防坦克、移动水炮进行不间断供水。到11时40分,火势被全面控制,明火被成功扑灭。 经过现场近120名指战员近11小时连续作战,共抢救350吨三甲苯原料,保护了着火建筑物周边设施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了水土污染。目前,事故原因及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事故造成一人失联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批人员正在对厂区旁边的一条小河进行截流。小河水面上泛着油星,一名知情人称,为阻止污水流入下游,当地正在对小河截流。 25日10时49分,樟树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官方微博“樟树发布”称:“4月25日凌晨,我市一企业发生火灾事故,事故造成1人失联。该企业生产产品主要为双氧水。得到消息后,宜春市、樟树市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组织公安、消防、卫生、安监、环保等部门单位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开展紧急救援。同时,樟树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事故处置指挥部,下设事故处置、安全救护、企业及周边群众疏散、环境监测等工作组。开展现场救援、事故调查和善后工作,并联系有关专家赶到现场指导救援。经过消防官兵的奋力抢救,目前火情已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据现场专家介绍,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