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香辣即食小龙虾球昌铜拼车 13617009182铜鼓同城妈宝交流群263498916铜鼓和谐拼车群227891507

乡村变美了 村民收入翻番

[复制链接]
查看1082 | 回复0 | 2016-7-27 1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村变美了 村民收入翻番

“全国美丽宜居示范地”下保村位于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201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乡村,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该村村干部从农村环境、特色产业、乡土民风、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用五年时间使得整座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近日,记者走进下保村,聆听了该村党总支书记胡云华实践新农村建设的故事。


00300166888_304fcba0.jpg

下保村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地”

    “以奖代补”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旧的面貌变成新的面貌,房子无疑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突出的对象。怎么改?胡云华对此有自己的见解。

    “当初有人提议把旧房拆了建新房,考虑到有些村民没有这个承受能力,会对建设带来一定的阻力,于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修缮旧房的基础上,重新涂装墙面,加盖屋顶,改水改厕。”胡云华说,为减轻村民的经济负担,让大家支持新农村建设,村里采取了“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广这项工作。例如加固旧房,每间房补贴5包水泥给村民;重新粉刷外墙花费的10元/㎡,村里奖励7元,村民个人支付3元;加盖屋顶,村里给每户人家赠送琉璃瓦,村民只需花钱请人建设;改水改厕,村里除了赠送相应的材料以外,每户再补200元。“改造旧房方面,村里共投入了600余万资金,但是却带动了村民自己投资1000多万元建房。” 胡云华说。

    “以前,村子里的房子建的很密,有的村民甚至有三四套房子,通过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我们成功劝服这些村民拆掉了老房子,保证一户一房,把地基空出来搞绿化,建休闲广场、篮球场等公共场地。”胡云华称,经过五年的培植,下保村从原来的没有绿化,到现在绿化率达到40%。

    此外,村里还修建了文化展示馆,不仅全方面展示了下保村的文化和历史上出现过的成功人士,还展示了200多件传统的农耕道具,目的就是为了让村里的晚辈了解农业、了解农村,不能忘本。

    发展特色产业助村民家门口就业

    下保村包含了7个自然村,共有352户人家,1106人。其中,耕地面积2106亩,山地面积1300亩,对此,该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把产业变景观、田园变游园、采摘变体验、农户变农家乐。全村共流转耕地800余亩,山地2000余亩,发展苗木花卉1000余亩,培育形成了以苗木花卉、休闲旅游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帮助2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

    “产业渠道拓展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胡云华告诉记者,2010年,下保村村民人均年收入7000元,2015年,收入提升到了152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