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城市“穿山甲”
管道只有60厘米,只有身材最小的工人才能进入清淤。
进入管道受点小伤是常事。
烈日下的工人不到10分钟便全身湿透。
工地便是他们的临时食堂。
所有施工现场都必须搭建安全升降架。
本报记者进入管道体验。 我们生活的这个都市里,有一个来自农村的特殊人群,他们终日在地下清理淤泥、疏通下水道,为我们城市的建设默默贡献着,有人形象地把他们比作穿行在现代都市地下的“穿山甲”。“南昌市百分之九十的下水道和湖泊都是我们清理干净的,尽管累点脏点,但能够为英雄城把把脉,心里挺自豪。”负责人老戴告诉记者,干下水道清淤这一行,得与黑暗相伴,与恶臭为伍。常年钻在地下,浅则两三米,深则几十米,用自己的双手挖走淤泥,用自己的汗水疏通着这个城市的“脉搏”。这些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强度让记者为之震撼,记者昨日曾尝试进入管道,但由于味道太重且呼吸困难,刚进入到一半就退了出来。采访中记者看到,他们在黑暗中闪烁着坚毅目光,在疲惫中坚守着梦和憧憬。天当房地当床,工地边吃饭、浑身泥浆的场景更是让记者为之感动。
|